主页>>钱欣葆作品选>>散文

 

    

     漫话《漫话张家港》

        

           

  
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

    我是近日才有幸拜读某杂志上吴志峰先生大作《漫话张家港》的,吴先生对张家港的历史和今天一知半解,而又故作精通,“信口开河”,严重失实,造成不良影响。该杂志是一本有影响的严肃文化刊物,在海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,有必要加以纠正,以免谬误流传。
    吴先生的《漫话张家港》中写道“东渡处现在只有一块石碑 ,不免冷落了大师鉴真。虽然有东渡香烟畅销于世,而百姓对鉴真依然知之不多。鉴真大师是该有个纪念馆的。”吴先生这句话似乎是话中有话,暂且不去剖析,我要指出的是存在着严重事实差错。早在19944月份,全国最大的纪念唐代高僧鉴真的东渡苑就已经在东渡处兴建,1996年底就已经竣工,而吴先生在2000年发表的文章中却对这么大的工程视而不见,只看到了“石碑”,真是奇怪。东渡苑位于张家港市鹿苑镇西一公里处,由东渡纪念馆、东渡桥、碑亭和经幢等建筑组成,占地15公顷,总投资2000多万元。全国政协副主席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纪念馆题写了“鉴真东渡纪念馆”匾额,正殿中是弥坛,上供鉴真大师铜像一尊,像高2.06米,重380公斤,殿内还有文物陈列,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,吴先生如果有兴趣,可自己去细细游览。
    吴文中说“翻看史书,张家港人定会觉得脸上无光、胸中气短。自古一直分治于江阴、常熟、南通三县,现在划出一个圈来独作一县,感觉上没有根底,没有气魄,没有文化底蕴,直是一张白纸,不留半点墨迹。”吴先生硬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80多万张家港人的头上,未免太霸道了吧。张家港历史悠久,史载:“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以前,南部地区就有人类活动。东部的徐家湾文化遗址,距今已有5500余年历史;西部的东山村文化遗址,距今已有8000年以上历史。沙洲,自晋代为暨阳县,至今已经有1700多年历史。梁,太平元年(556年)于暨阳故地另创梁丰县。唐以后分属常熟、江阴两县”。沙洲县、张家港市的建制较晚是事实,但建制前不等于这片土地上就是“一张白纸”“没有文化底蕴”。事实上,沙洲地区开化较早,自唐代以来,人才辈出。古代有状元、御史、尚书、大学士和著名画家。民国时期,有民族音乐家、文学家、语言学家等。吴先生对“不留半点墨迹”作何解释?他“翻看”的又是哪部“史书”?
    吴文中写道:“鲥鱼、刀鱼、银鱼都是江鱼。江鱼似乎比不上淡水鱼鲜美。”鲥鱼、刀鱼、银鱼都是长江名鱼。鲥鱼尤其珍贵,《本草纲目》也有记载,肉质肥嫩清鲜,回味无穷。古时列为皇帝的“御膳”珍肴,现已蜚声海外。外事部门在接待外国元首时,曾专门点了沙洲鲥鱼。连孩童都知道长江的鲥鱼、刀鱼、银鱼十分鲜美,淡水鱼岂可与之相比。或许吴先生的口味有些特别,味觉与众不同,那只能算是个罕见的“特例”了。
    吴文中还写道:“张家港的香山,靠近长江偏(也许是‘边’之误)又不到长江,矮而小,不出名。”张家港香山自古以来就是风景优美的去处,从元代开始就是佛教、道教并存的地方。香山环境幽雅,水秀山美,风光绮丽,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,苏东坡、徐霞客等古代名家在这里留下墨迹诗文。也许是吴先生对风景名胜的观赏也较特别,在他看来香山就自然“矮而小,不出名”了。除香山风景区外,还有河阳山风景区,那里也有许多让人流连忘返的人文景观。张家港的风景名胜众多,不像吴先生所说:“要在张家港寻求古迹,访古探幽,是一件难事”。
    吴文中写道:“张家港在古代属勾吴之地却有个不雅的称号:荆蛮。……‘蛮’大概是指未开化,是野蛮。 ”吴先生说古道今,看起来似乎很有些学问。但他又错了。《古汉语辞典》中写得明明白白:‘蛮’是我国古代对南部民族的称呼。并特别注明,在古代,‘蛮’没有野蛮、蛮横的意思。”
    吴文把长江边的沙地形成说成是“新的大陆形成了”、“张家港的地壳运动”,这是小学生都可识别的常识性错误。文中的差错很多,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。吴先生不知抱有何种心态,把张家港不无贬意地“戏说”了一通。想必吴先生不是张家港人,如果是的话,对家乡总该有些感情的,也应该有一个起码的了解。吴先生既然写张家港,也应该查阅一些有关资料,“漫话”完全可以,睁着眼睛“瞎说”就不对了。
    文章千古事,白纸黑字是写出来是给人看的,违背事实的文章危害不可低估。如果吴先生能虚心一点,多读点史料,到张家港博物馆参观学习一番,或许可以写出一篇真实的《漫话张家港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