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个儿子(第二课时)
教学目标:
1、理解课文内容,从两个儿子的想法和行为,体会他们的自私,只顾自己不愿吃亏等品行,从而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。
2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。
3、拓展知识,扩大积累。
教学重、难点:
1、重点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。
2、难点是扣住重点词语,体会两个儿子的自私,懒惰。
教学手段:课件
教学过程:
一、谈话导入1
1、小朋友们,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两个儿子的故事,齐读课题。
2、摇船老汉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出去运瓷器,这一路上都发生了什么事呢?
二、整体感知4
1、拿出纸,自由读一读课文。
2、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所读懂的内容?
三、学习课文2-6节
(一)顶水大风叫儿拉7
1、这天真是不巧,(出示这一节)读一读,他们遇上了什么麻烦?
2、学生说。(师板书:顶水
大风)
理解“顶水”:和风、水流的方向一致行驶叫顺水或者顺风行船,相反行驶叫顶水顶风行船。顶水行船会怎样呢?是啊,平时大人们骑车都希望顺风就是这个道理。有时风大骑不动还得下来推车走。
3、顶水又遇大风,这意味着船行进更难,而且有时还会后退。谁能读出这种困难?
4、在这样的情况下,只靠(引读)……(板书:叫儿拉)
5、“拉纤”你懂吗?看图理解。(在岸边用绳子拉着船行进)
6、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?
(父亲是疼爱儿子的,“只”说明一直都是儿子坐着父亲摇船,在光靠老汉摇船船行进困难的情况下老汉才去“叫”儿子帮忙。可怜天下父母心啊!
而从这“叫”字我们也能体会到两个儿子的懒惰,不主动关心年老的父亲。)
7、谁能把他们的懒惰,对父亲的不关心读出来?
(二)齐心拉纤船快行5
1、这两儿子懒是懒,但还是比较听话的,他们……(板书:齐心拉纤)
2、动作表演:
小朋友们会拉吗?顶水风又大,还要用力拉啊!再来试一试。
谁愿意做摇船老汉和那两个儿子上来表演一下?
3、就这样,老汉摇船儿子拉纤,船……齐读。(板书:船快行)
4、儿子的帮忙实在必要,我们一起来读一读。
5、父子上阵一齐出力困难克服了。这船瓷器应该很快顺利运回,是这样的吗?
(三)船坏瓷碎人落河5
1、那结果是怎样呢?自由读一读第5小节。
2、学生说。结果……(教师板书:船坏瓷碎人落河)
3、船坏瓷碎人落河,损失惨重。谁来读一读?我们一起来读一读。
4、真是又好气呀又好笑。同学们在读过笑过之后产生了什么疑问?
(四)假装用力船后退12
1、是的,俗话说人多力量大,怎么会这样呢?是因为天气还是……
2、学生自由谈。
3、他们想了些什么?拿起笔用“—”和“~~”分别划出有关句子。
4、交流:
老大……原来老大觉得父亲偏爱老二,老二……老二认为老大吃得多力气大。
5、再读读想想这是两个怎样的儿子?(自私怕自己吃亏,只为自己着想。)
你能读出来吗?
6、因为怕吃亏,所以他们齐心只拉了……(一会儿)。分组分角色读。
7、多自私的想法啊,看看他们的行动,引读:老大老二……你发现了什么?(板书:假装用力)
8、心没往一处想,劲没往一处使。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。男读想法女读行动。
9、此时的船行的怎么样?当大风再次刮起来,危险来了,货船……
老汉会怎么大声呼喊?(板书:船后退)谁能读出情况的危险?
10、可一切已经晚了,灾难还是发生了……
谁来读一读老汉的话?指导朗读。
看着破船满地碎瓷湿淋淋的衣服,兄弟俩会后悔什么呢?
11、现在你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了吗?
12、真正的原因不在天气而在于兄弟俩。看来做任何事情,人心要齐,不能有私心杂念。让我们也和两个儿子一样记住这惨痛的教训,一起读这一段。
四、拓展积累6
1、这真是—(读板书),老师突然想起了《三个和尚》的故事,想听吗?
一个和尚挑水喝,两个和尚抬水喝,三个和尚没水喝。这三个和尚和课文里的两个儿子一样,都因为自私怕自己吃亏,心不齐结果没有水喝,落得了可怜可笑又可气的下场。
2、故事学到这里,你有什么话想对两个儿子说?
3、是啊,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,我们要齐心协力,做一个勤劳的,关心别人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好孩子。两个儿子托老师传给小朋友们一些心里话,我们一起来读一读。
4、把它们背一背牢记在心。这就是今天的课堂作业。
课堂作业:背一背
课外作业:续编故事
一天,摇船老汉又带着两个儿子出去运瓷器。
这一路又是顶水行船,而且风更大了。
……
板书设计:
顶水大风叫儿拉
齐心拉纤船快行
两个儿子
假装用力船后退
船坏瓷碎人落河
设计理念:
《语文课程标准》关于1、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要求是“喜欢阅读,感受阅读的乐趣”,并指出:“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”,“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,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。”。正如张庆先生所言:“要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,最关键的措施就是要紧紧抓住读书训练这条主线不放。”
可见,我们的语文课堂要采取多种手段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,让每个孩子都喜欢读书,主动地读书,把读书视为一种乐趣、一种享受,努力培养学生读书、识字、写字的兴趣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,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,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,有所感悟和思考,受到情感熏陶,获得思维启迪,享受审美乐趣。
设计思路:
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,我设计的教学流程是从结果切入,由果究因,引导学生质疑,进而进入文本的学习。在悟读课文,体验文本时,引导学生从关键词语以及两个儿子的想法动作去体会他们的懒惰,自私。从结果损失的惨重让他们体会到自私懒惰心不齐的危害,从而受到一定的饿思想教育。实现一个“从读入手,感知文本;分段阅读,变式感悟;无痕推进,多元提升”读的过程
设计时还注意了阅读教学与说话教学相结合,让学生在读读、写写、演演、说说中,扎实的学,轻松的学。特别是关注了童趣性和发展性。如设计让学生模仿文中的父子进行表演,使抽象的文字活起来,静止的语言动起来,苍白的意境亮起来,学生灵动的个性飞起来,课堂成为表演的舞台、创造的舞台。
以上教案摘自: 江苏省丹阳市延陵中心小学网
|